Copyright ? 2017 四川眾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3020921號
十月已到末尾,斷斷續(xù)續(xù)的小雨、陰沉的天色和越來越低的每日最高溫都在昭示著深秋的到來。重回校園不過一個月多的時間,期中考試已悄然而至。
一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大大小小各種考試。
是小學時緊張又期待的期中和期末考試,想考出滿意的分數(shù),想迎接自由的假期。
還是初高中密集的周考、月考,一場考試下來積累的卷子有厚厚一摞,但你知道它們能組成你通向未來的階梯,就像是你奔向未知城市的車票。
或者是大學階段最后一次《形式與政策》考試,筆一停下,你轉(zhuǎn)身躍入人海,人生與這所學校的交集將越來越小。
又或是明天即將開考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以及12月底的研究生入學考試,這些考試讓你抱著極大的期待,去爭一張入場券,而前方通往的,依舊是陪伴我們十多年的學校。
不同于中考、高考等“固定任務”,無論是出于內(nèi)部還是外部原因,2022年有1144.2萬人選擇報考教師資格證,超過500萬人報考研究生,試圖將自己在學校的時間再充值。
二
學校的魅力在哪?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學校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把他們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人的組織機構(gòu),除此之外,更是學生的青春。
在學校里,無論是從牙牙學語到意氣風發(fā)的學生,從嘗試摸索到游刃有余的教師,還是看似離學生很遙遠的學校管理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狀態(tài),那就是保持學習。
學習課本上的間接經(jīng)驗,文言幾何外文字符,天文地理牛頓定律,學習課外的人倫道理和自然規(guī)律;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學習國家政策和教育管理。
孔子說要“不恥下問”和“教學相長”,韓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如他們之言,學校里的靈魂好像永遠年輕,永遠在前進的路上。
學校是多元的。寒假里在東北熱炕旁烤紅薯的人,和在南半球繼續(xù)過夏天的人,開學后也許會走進同一道校門;暑假里無論在鄉(xiāng)村調(diào)研,還是在高樓大廈實習,最后都能寫作一份專業(yè)實踐報告。
從“有教無類”第一次被提出開始,學校一步一步成為一個無階層之分的場所。在現(xiàn)代社會,普通青少年想要實現(xiàn)階層跨越,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正在成為最重要或者說唯一的通道,無論是雙減政策還是取消高考錄取的各項獎勵加分政策,都是去階層化的時代之音。
時代發(fā)展,今日的學生有了各種輔助學習的設備,任何信息動動手指便能迅速獲得。便捷的同時,人們被大數(shù)據(jù)綁架之感也越來越深。
世界熙熙攘攘,吵吵鬧鬧,但學校是寧靜的。它給予人專注的時空,在這里沒有非回不可的信息非接不可的電話,不需要你24小時在線待命,只有教室、圖書館和書本在靜靜等著你。
當你穿梭在浮華世界中被迷了眼時,回到學校去,與其看花花世界,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晚自習間隙的晚霞顏色是如何隨著時間變化。
三
有人說學校是一個象牙塔,的確。在塔里我們被保護著,世界是理想的,愿意出來的人可以提前“觥籌交錯”,如同杜威所提倡的“學校即社會”,在學校里學會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
但只要你有一絲不適應,退回塔下,沒有人會指責你,因為你有一個最好聽的身份,叫做“學生”,如杜威所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我們可以在學校中保留對未來的憧憬,去探索各種可能,永遠期待未知的明天。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蹦菍W校就是滋養(yǎng)樹的沃土,是包容云的天幕,是承載靈魂的血肉,教育因?qū)W校而完整和延續(xù)。
時代的考量是宏觀的,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被重復提起,教育和學校對一個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科學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于我而言,或許學校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那天看見的晚霞、操場邊的櫻花樹和雨夜的晚自習至今仍會入我夢里。
Copyright ? 2017 四川眾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302092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