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17 四川眾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3020921號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了許久,善后處理仍然遙遙無期,人們正在逐漸淡忘這場災難,而新的危機又在逼近。
當地時間8月24日13時(北京時間12時)整,福島第一核電站“經過處理”的核污染水啟動排海。經過17分鐘,核污染水就經由海底隧道流進太平洋。日本計劃今年排放31200噸,整個排海工作預計持續(xù)30年。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淵源要追溯到2011年,2011年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fā)生地震,引發(fā)海嘯。大量的水沖擊到日本福島核電站,引發(fā)爆炸,當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冷卻燒毀的核反應堆,用大量的海水將核反應堆降溫,實際上在那時就有超過1萬噸的受污染海水排放。之后,日本將受污染的海水通過儲水罐方式儲存起來。
日本最終選擇通過海底管道的方式把核污染水排出去。
毫無疑問,日本核污水排海,是為一己之私而損天下的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水中含有核放射性元素,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富集,對人類DNA產生影響,將造成人類后代畸形、肢體殘疾、細胞癌變等等健康問題,對人類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日本核污水排放不僅對人類產生影響,對于整個海洋生物系統(tǒng)的危害也是不可逆的。日本核污水排海,可以預見,其負面影響還將如“多米諾效應”般,逐漸延伸至其他領域。
其實,在日本核污水排放之前,我們已經在一次次的危機中,明顯感知到了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高溫、洪水、暴雨......每一次極端天氣都是地球對人類的警示。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讓我們意識到:看似遙遠的災難,其實和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日本一個國家的決定,影響的是全球人類的生活。面對日本核污水排放可能帶來的環(huán)境災難,既不必過度恐懼,也不可掉以輕心,應在科學指導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保護好我們自己和家人。
歷史,會如何銘記2023年8月24日?
也許,就像劉慈欣當初寫下的那句經典開場白: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喪鐘不為地球而鳴,喪鐘,為人類而鳴。
Copyright ? 2017 四川眾森同越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3020921號